自我印象的映象

第六遍看《务虚笔记》,开始偏离原先对它的那些想法,比如那些单纯的对于爱情对于生死对于过去未来的思绪,我发现已经彻底坠入史铁生的所营造出的自我印象的映象氛围中,然后迷失在他的思维迷宫里。

《务虚笔记》里史铁生不断地强调一个关于“印象”的问题,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是自我的,没有了“我”,世界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复存在的。在他的“写作之夜”不断将他的“印象”延伸,故事也不断在“印象”中丰满起来,人物也由此抽丝般的牵引而出。

而什么才是“真实”呢?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真实的,甚至连他自己的生日也只能成为一种传说,因为他并不曾对其有什么直接的印象。“写作之夜”的伊始他就直白地说:“真实,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同时他也认为他的印象构筑了他,过去与未来并不存在,一切只存在于现在,而所谓的过去与未来在于现在——一个他的印象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唯心主义的思维系统,但是在史铁生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述中,你会将自己彻底迷失在自我印象的世界里。

由史铁生对于“真实”的注释,不难看出整个《务虚笔记》的思维起点,对真实的否定,对印象的展开,于是我们在故事里看见了残疾人C,医生F,画家Z,女教师O,女导演N,诗人L,领导WR,T,HJ,M等等若干的人物都一一从他的印象中走出,我们常常可以在文本中阅读到这样的故事起点——“在我的印象里”“我想”“就我记忆所及”……看着看着你就会开始佩服史铁生对于思维的完美掌控,似乎那些看起来异常纷乱的事件在他的“写作之夜”都被慢慢汇总继而整合到一起,完成了一段美妙的文字华尔兹。

史铁生对真实的不信任,并不影响人物的现实性。很多人都认为《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半自传体小说,甚至连书本的封底上都了然地这样介绍着。我觉得《务虚笔记》中的人物不仅仅只是对作者本人的性格复制,更多的是一种延伸,乃至虚构,但即使是虚构史铁生也很认真地站在一个现实的角度对他笔下的人物进行一个思想的完善。也许他们所做出的决定与故事的发展脉络没有得到很完满的解释,但至少在他们的想法上你可以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就是O或者L或者F,通过他们的言语你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所认为的那个世界,然后那种旁观者的快感会让你不禁失笑。在阅读《务虚笔记》的过程中,我就数次为这样的无奈发笑,因为已经被史铁生刺中了软肋,但无力还击,由此也发现原来自己所认为的世界可以这样的可笑。

在经过漫长的阅读后,难免会对自己的世界产生这样那样的质疑,但你并不为沮丧,因为史铁生在他的《务虚笔记》中也在不断地质疑他所产生的一系列印象,在一开头他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这样的问题使他只能顺从地接受了所谓“真实”的传说,还好很快他就为我们揭示了他的解决方式——“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一个试图知道全体的部分,不可能套出自我指标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了解整个世界,你不得不从你自己的印象角度出发,但你的印象只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你找不到非我的世界,那么这样你也不可能认识全部的世界。史铁生就略带无赖地说,任何人都可以用我这样的逻辑在反驳我,但我只能是我,一旦我同意了你们的意见,那么这又将成为世界对我来说的一项内容了,也许你会再次用我的逻辑推论出从来就不存在一个世界,而是五十亿个世界,但我无法逃脱我的角度,我也只能回答你,对啦,五十亿个世界,这是对我来说的这个惟一世界中的一个特征。虽然我长年累月受到唯物主义的教育,但也不得不被这样可爱的唯心主义哲学思辩所收买。在史铁生对于自我印象的坚定守护中,时不时闪现出他深刻的思想,也让人产生了要是也能跟他聊聊也许可以听到更多有趣的话。

在史铁生为自我印象的世界辩护完后,《务虚笔记》中的文字产生了更大的跳跃性,而人物也更加富有穿插性。他把所有的男性女性人物各揉成了一团,然后在故事发展的某个岔口再将他们一一剥离,分裂出一个个不同的人物,再然后在故事的另外一个岔口再分裂。他也不介意出现什么相同的言语段落,而正是一些重复的话语让人更直接的了解到那些感觉前言不搭后语的文字的深层含义。所以你必须异常认真地琢磨每一个段落,乃至每一个词汇,因为史铁生不愿意浪费一个字眼,虽然看起来会有些神经紧绷,因为如果稍不留意你就会错过一些关键的段落而后你不得不回头再翻阅,但是在你看完了所有的文字后会有一种彻悟感,而这样的阅读体验对于我来说似乎是史无前例。即使我经过了六遍的阅读,依旧觉得遗漏了许多文字。

当然彻悟是一个方面,结束阅读后留给我的也许更多的是对自我的颠覆与思考。因为许多过去以为的以为被史铁生无情地戳穿了,虽然有点难堪,但是又不得不直面。比如关于爱情。《务虚笔记》中的人物在成为史铁生自我印象的映象后,似乎开始脱离了史铁生的自我印象,甚至与其展开辩论,他们辩论的内容大多都关于爱。到底什么是爱?他们经历了爱,有人为爱迷失了自我,有人为爱舍弃了性命,有人为爱沉默了数年,有人为爱忘却了过往,然后回头再去看那些过去的爱,已经成为他们印象中的爱,而这样的爱是否真实?谁知道呢?我们只知道印象是对过去的加工,这样加工的结果必然导致一种美化。到最后,史铁生对爱情做出了一个模糊的回答,而且还是借用残疾人C的嘴巴说出来,爱情是孤独的证明。那孤独是什么?孤独是人与天俱来的品质,它与孤单不同。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我的心里是更加的茫然,我开始质疑我是否有爱的能力,我到底能不能爱,但是思考到最后我只发现,我是真的不懂爱,或者我是还没遇见我的爱?可我似乎感觉到有一个声音在那似笑非笑地说,不要企图安慰你自己。正是这样的声音逼迫我将《务虚笔记》看了一遍又一遍,希望可以在里头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是在第六遍的重读后,我突然发现史铁生早就告诉给我一个答案——我得自己找。虽然这是句故弄玄虚的话,事实必然是如此,因为他在对自我印象的世界的辩护中说了,他无法逃脱他的世界去找一个非我的世界,而他的世界产生于他的印象,而他的印象根本不同于我的印象,即使他对爱情有了完美的诠释,那也是他的诠释,只是世界对于我来说的一项内容,并不能成我的整个印象。

也许《务虚笔记》可以作为史铁生对于这个世界完整的哲学思考笔记,只是他用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方式,将它们折射于一代人身上,通过他们对相同起点的不同选择,阐述了他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假设性思考,到了最后又把这些回归到自我印象身上。这样一种对印象的映象过程,带着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旅途艰难而又收获丰盛的阅读体验,而这种阅读体验的艰难与收获又实在难以与人分享。毕竟我的印象不能成为你的印象。

依旧泪狂奔~~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