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而过溯无影

 

春逝而过溯无影
                          ——关于萧红的《小城三月》

三月,春天。
小城,喧嚣。
读完萧红的《小城三月》,心里浮出一丝的凉意,一个关于小城春天的故事,一个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哀曲,一段在喧嚣过后凝视无语的情殇,一段埋没在小城三月春光里的恋情。无人知晓,无人观赏,只有“我”将它拾起细细品酌。
《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翠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同时又受着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她想爱而不能爱,她想反抗而无力反抗,最后只能用死来了却她的一生,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翠姨死后也不知其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然而,春天已逝,飘然而过,乃其追溯,难寻其影。
在《小城三月》的第一部分,作者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们——“我有一个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恋爱了。”前一部分对小城春天的肆意描写,让人在触到这么直白的一句话后,心里不由为之一跳,不禁思忖这个“姨”的结局。而在这一句话的上一段话——“春天来了,人像久久等待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这样几句带着预示性的描述就让我们知道了这个“翠姨”必将不会从于她的现世命运。
翠姨生长在一个封建的环境里,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但她以她平静窈窕的年轻姿态很轻松地融入了“我”家这个相当现代化开放的环境里,她和其他女性一样追求时髦,绒绳结披肩、绒绳鞋、花边布料……一切女性所追求的物质生活,她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哪怕下再大的雪她也要在小城里找到一双合意的绒绳鞋。但是,尽管她一再努力,也找不到一双绒绳鞋,也逃不出命运的掌控。在第一部分的末尾翠姨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绒绳鞋而伤心,并且带着哀愁地说出了“我的命,不会好的。”这样带有预示性质的话,也让读者心里不禁沉了几分,春天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像这样的伏笔,在《小城三月》里比比皆是,作者也正以一种平淡描述里见波澜的手法将这个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翠姨终于与“我”的堂哥相遇。琴瑟相交,又伴有西洋乐器,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这个新旧掺半的家庭其乐融融,同时也让翠姨年轻的心一再悸动。但在翠姨妹妹出嫁不久,翠姨也迫于家庭压力订下了一门亲事,这对于刚刚接触新式生活的她郁闷不已,但她也无力反抗,只能以拖延为战术推迟这个婚礼。文章的第三、四部分就以一种极平缓的语气将翠姨订婚前后的生活做了交代,而隐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却是翠姨极不平复的心,她想逃,她想反抗,她不愿,她不依,但她却永远不会说出来。“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这也正造成了她以悲剧收场的结局。
是不是她没有机会说?是不是她没有能力说?不是,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封建环境下呆习惯的人,缺失了她大声喊出来的权力,习惯了,真的习惯了。在第五部分,家人一再的询问,堂哥的看望,也没能让翠姨开口,最后果真将她所谓的秘密带进了坟墓。翠姨死了,死了,连堂哥也不知道她为什么死,只有“我”的些许文字为成她最悲凉的墓志铭。
春天,流逝。
小城,平复。
翠姨死了,带走了她的一片春天,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哀伤。萧红站在一个作者的高度,用平静几乎不带感情的语气说——“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就是这么短……那么下一个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片景致呢?是不是还会出现这么一个翠姨呢?是不是春天一逝而过,真的就追溯无影呢?
一切的一切,有文字为证。小城三月,只够留住春天一瞬。

PS:现代汉语考试时写的东西,得了个令人寒心的高分,心情完全不同小时候,被老师表扬的时候,总觉得有点丢脸……我这是怎么了?贱习惯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